泸沽湖畔“小凉山” 更多“黄腊老村”冒出来

来源:大众旅游快讯     作者:任贤     发布时间:2023-12-22

  2700苹果清甜爽口。宁蒗县马铃薯种薯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均受访者供图)制图:冯晓瑜

  ■本报记者 付鑫鑫

  风景秀丽的泸沽湖畔,有一座小城,盛产马铃薯、苹果。这里作为我国西南马铃薯产区的主要供种基地,马铃薯出口泰国、缅甸、越南;这里的苹果,被太阳“亲吻”后,一下树枝就“飞往”海内外……这里就是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因位于横断山脉中段的川滇交界处,故有“小凉山”之称。

  上海援滇干部,宁蒗县委常委、副县长曹利民表示,去年7月以来,杨浦区与宁蒗县扎实推进东西部协作升级加力、提质增效,挖掘特色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高原农业,带动居民增收,促进产业焕新,助力乡村振兴,让“小凉山”变成幸福宜居的美好小城。

  马铃薯亩产4345公斤创纪录

  去年是宁蒗县“一县一业”马铃薯(种薯)示范县创建的第一年。上海援滇干部、宁蒗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高俊杰介绍,围绕“一县一业”,上海援滇投入资金,在永宁镇温泉村委会农场村建设中国云之南丽宁薯产业园。今年6月项目投产,年内预计可实现产值300万元,明年可全面投产。“品种为丽薯6号一级种可实收鲜薯4896.4公斤,折合亩产鲜薯4345公斤,创造了宁蒗马铃薯亩产历史最高纪录。”

  除了产业园,上海援滇力量协同当地建成一批种薯标准化生产基地,涌现一批专业种植大户,带动近万户村民增收。马铃薯种植大户杨永贵说:“以前,种马铃薯只图个温饱。有了上海援滇,种植技术升级、市场销路不愁,每年能卖个几十万元!”

  2025年,宁蒗县将建成“一核三区五基地多辐射”的种薯产业空间布局,全面构建种薯全产业链发展业态,种薯繁育面积25万亩、产值14亿元,创建“丽宁薯”品牌,打造中国最干净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区、西南最优的脱毒种薯供应基地、云南重要马铃薯种质资源圃。

  年度消费协作任务完成率593%

  “去年,苹果收成好,首次实现出口。”新营盘乡“2700苹果种植基地”负责人鲁权告诉记者,3个月基地累计出口苹果6975吨。在上海援滇力量的帮助下,“公司+合作社+农户”合力打造1200多亩的“2700苹果种植基地”,带动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

  “在基地务工,月工资3000多元。”新营盘乡阿鲁村村民吉宏尔尾说,自从学会了苹果拉枝技术,自家园里的苹果质量、产量双提升,“以前苹果卖6毛一斤,去年底3元,效益提升5倍呢!”

  上海援滇推进种植技术焕新,宁蒗“小凉山苹果”的品质越来越好。在“2700苹果种植基地”,苹果商品率95%以上,“糖心”苹果占70%;亩产提升到1.6吨,986户合作农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上海援滇不仅解决“田间地头”的问题,还包揽了“入市上桌”的问题。宁蒗土豆、苹果、沃柑等“云品入沪”,参加“百县百品”评选、上海农展会等,年度消费协作任务超额完成,目前完成率已达593%。

  深研细悟社会治理创新经验

  不久前,红桥镇黄腊老村拿下国家森林乡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等“金字招牌”,这背后少不了上海的支持。由上海援滇干部牵线,当地引入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集镇规划,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借鉴杨浦区先进经验,黄腊老村以党建为引领,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成立“红石榴”工作站、组建志愿服务队,探索“一事一议”和网格化乡村治理模式。人居环境提升、护林防火宣传、矛盾纠纷排解……“红石榴”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引导大家全程参与和美乡村建设。从生猪、冷水鱼、高原鸡养殖,到苹果、青贮饲料种植,村子形成了种养殖一体化的循环经济,而且,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绘就一幅和美乡村新图景。

  高俊杰欣慰地说:“援滇三年,如果宁蒗每个村都能变成‘黄腊老村’,那我们援滇干部所有的辛苦付出就没白费!”

推荐旅游

  2700苹果清甜爽口。宁蒗县马铃薯种薯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均受访者供图)制图:冯晓瑜  ■本报记者 …

  12月20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十一届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汇报演出在福建大剧院隆重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12月21日 — 在苍狼白鹿冰雪运动基地,第六届冬季英雄会于今晨盛大开启,带来冰雪运动的新潮流…

  随着冬季的脚步临近,吉林万峰滑雪场迎来由黑桃滑雪俱乐部组织的“启蛰万峰"开板活动。这场盛事汇聚了约1300名滑雪爱好…

  近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旅游协会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以“繁荣与重…

  行人步履匆匆,城市轰隆向前,都市生活的节奏快速凌乱,车水马龙的时代需要倒行逆施,长行的船只需要短暂的停泊。人生海海,…